全本小说网,上万本全本小说供您下载阅读。
最新网址:www.shukuge.com

29 文偃之夫妇番外

作者:天如玉
更新时间:2018-11-13 04:41:49
    发了新文,轻松古言,不要大意的奔来围观吧,嘎嘎→地址:最近京城人人都在传诵文家,只因文家长子文偃之刚刚高中状元,金榜题名,好不风光。如今文家一连父子两辈都是状元,这样的情形怕是百年也难得一遇。难怪会惹得全京城的人都讨论不休了。

    发榜当日,文偃之随几个同窗至交欢饮至清晨才由贴身小厮半拉半拖的弄回了文府,一身酒气,十分狼狈。好在这个时候全家人都沉浸在兴奋里,也没有管他这失态之举了。

    文偃之在床上躺了一下午,刚刚清醒,小厮就急急忙忙的进房禀报说老爷请他过去叙话。他只好揉了揉疼痛的额角,灌了一大杯凉茶,简单的整理了一下衣裳就往父亲居住的院子而去。

    刚进门,文偃之便瞧见他父母正站在桌边,眼神一致盯着桌面在看一副卷轴,他走近几步,只见桌上还摆放着其他的画卷,上面都是描绘的形形色|色的女子,顿时已明白了七八分。

    文老爷抬眼看到他已经到了,对他招了招手,“偃之,你来瞧瞧,可有合心意的?”

    文偃之抿了抿唇,口气生冷的回道:“父亲,孩儿还年轻,婚事还不急,何况您这阵仗,堪比圣上选妃了,可不要落下什么把柄才好。”

    文老爷眼神一变,没好气的哼了一声:“你是酒还未醒是不是?说话这般冲!谁说婚事不急的?既然已经功成名就,自当早日成家。”

    文老夫人也在一边点头,“偃之,你也不小了,该成家了,我与你父亲看谢家的二女儿不错,你要不要瞧瞧她的画像?”

    文偃之垂眼扫了一眼他们手边的画卷,因位置颠倒看的不甚清楚,但年轻气盛的他直接就摇了摇头,“不怎么样。”

    文老爷冷哼了一声:“不怎么样?你还真以为拿了这么多的画卷是让你挑的?谢家几代为官,根基深厚,于你之后的仕途大有帮助,这件事情便这么定下了,叫你过来不过是知会你一声而已。”

    文偃之年纪轻轻便高中状元,心中难免自视清高,加之在外与一群年轻士子交往,一向风流倜傥惯了,虽不至于处处留情,却也自命潇洒,来去坦荡,如今叫他这么早就成亲,他的确是心有不甘。

    问老夫人见儿子有些不愿,赶紧圆场,转头对文老爷道:“老爷,依我看还是等偃之性子先定下再说吧,暂且也不急,谢家二小姐这般优秀,他会想明白的。”

    文老爷哼了一声,算是同意了。

    文老夫人又瞪了一眼文偃之,“偃之,你也不要急着拒绝,婚姻大事本来就该父母做主的不是么?”

    文偃之一向孝顺,见父亲是真的生气了,母亲又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也就不再做声了。

    之后文偃之的生活也没受什么影响,他进入了官场,也仍旧与那些性情投契的朋友来往,烟花之地去的倒是不多,酒肆茶馆却是不少。人人说起文家大公子文偃之,都是那般向往的眼神,只因他容貌才学都是上品,鲜衣怒马,年少有为,无论哪一样都是堪称人中龙凤。

    到了年尾,家中父母又开始提起他的婚事,文偃之这才知道时间过得这么快,一眨眼一年都要过去了。

    这次他父亲说的口气十分强硬,已经不容他拒绝,甚至还说开了春便给两人把喜事给办了。文偃之听了之后,静默了半晌,转身出了门。其实他这已经是屈服了,不过没有直言自己答应了,反而惹得他父亲差点要用家法。

    偶有一次,文偃之与几个朋友一起在茶馆听小曲,听到其中一人突然提到了谢家,想到了自己的亲事,便顺带问了一句:“可知谢家二女儿如何?”

    那人听了先是一愣,接着便皱眉思索了一番,然后摇了摇头,“这我还真不知道,许是不常出门,莫非是面貌丑陋或者身患隐疾?”

    文偃之手中茶盏一顿,默然不语。

    谢家还不至于给他这个新科状元送来这么个妻子吧?他虽然表面看似对这桩亲事漠不关心,但终究是一辈子的大事,左思右想了一阵,还是决定找个机会去看看真人到底是什么模样。

    只是闺阁中的女子想要见上一面实在太难了,文偃之正苦恼之际,忽又听先前回答的那个朋友道:“你若真的想知道,不妨上元节出来碰碰运气,上元节女子都会出门,那位小姐成天闷在家里,不可能放过这次机会的。”

    文偃之一听,觉得十分有道理,他妹妹也是一天到晚的在家里待着,但上元节是必定会出门看花灯的。这么一想,他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上元节转眼便至,文偃之推去了所有人的相邀,自己孤身一人打马出门。

    等到了街上,看到来来往往的男女,文偃之突然有些紧张起来,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子,会不会真的如同那人所说是相貌丑陋,亦或是美若天仙?

    他突然有些后悔当日没有好好看看那张画了。

    沿街灯火辉煌,叫卖喧闹之声不断。文偃之牵着自己的马缓步在人群中穿行,偶尔有年轻女子朝他投来娇羞的一瞥,他便回以一笑。

    一直走到闹市一处猜灯谜的摊子前,文偃之对此类游戏一直有兴趣,便停了下来。

    这个摊子也着实有趣,猜出了灯谜,摊主不送花灯,只是可以让猜出的人将心爱之人的名字写在花灯之上,高悬于顶,最难猜的自然在最上面。这样的做法吸引了不少年轻男女,因为女子都希望自己的名字能留于花灯之上,而男子都希望能一展才华,博佳人一笑。

    文偃之将马系于路边,走过去,站在人群外围看着这些人猜谜,有的谜语实在简单,他懒得猜,便看着那些男子焦急的想答案,他们身边的女子在一边又紧张又甜蜜的期待着。

    没一会儿,有人猜出了答案,那人身边的女子娇呼一声,差点扑进男子怀里,男子也是满面春风,报上了女子的姓名,那盏花灯便高高的悬了上去,然后摊主在一边高声报出了某某公子猜出了花灯,赠与某某姑娘等等。那男子与女子脸上顿时露出了骄傲的表情。

    文偃之听到摊主报了名字,心中一动,想到自己在这茫茫人海找不到那位谢家二小姐,却是知道她的名字的,那便在这里挂上她的名字,指不定就能把人引来呢?

    想到这里,他二话不说就挤进了人群,仰头看着最顶端的那盏灯,灯上的谜面为:“落花满地不惊心。”打的是一历史人名。

    文偃之细细想了想,摇头而笑,心想这样的谜面也可以悬于最高之处?他对摊主拱了拱手,指了指那盏花灯,“在下想要猜那最上面的灯谜。”

    周围的人都吸了口气,心想这是何人,居然一来就这么大的口气。

    摊主是个面貌沉稳的中年人,听了这话倒没有什么惊讶的,只是指了指那灯下面一点的一盏灯,“公子若是想要直接猜那灯谜是不行的,需得先猜出这盏灯上的谜语才可。”

    文偃之一愣,旋即反应过来,难怪他会觉得容易,原来还有这个讲究。他转头去看下面那盏灯上的灯谜,只见谜面写着:“杜康庄下犹说帝,怀李堂前每念唐。”打的是一种花的名称。

    文偃之皱了皱眉,他一向对花草不是很感兴趣,如何得知花名?

    正在沉思着,摊主突然问他:“我看公子身边的红颜知己也甚为感兴趣,似乎也想试试?”

    “什么?”文偃之莫名其妙的偏头看向自己的侧面,原来不知何时自己身边站了个女子,穿着白底缀花的襦裙,静静的仰面看着上面的花灯,似根本没有看到身边的文偃之。

    那张仰着的脸面容姣好,肌肤在灯光的映照之下光洁如玉,特别是那双眼睛,如一翦秋水,澄澈安静,只一眼便让人觉得心中宁静,好像周围的喧哗热闹都已瞬间褪去,红尘十丈,只余眼前这一人。

    文偃之怔怔的看了一会儿,竟然忘了要向摊主解释,待回过神来,那女子已经低头对摊主道:“我猜出来了。”

    摊主一怔,文偃之也一怔,周围的人都有些惊讶,怎么也没想到突然会有女子来猜灯谜。不过也没有规定说女子不可猜灯谜,摊主很快便反应过来,朝她行了一礼,笑着问道:“这位小姐猜的答案是什么?”

    “棣棠雪梦罗浮。”女子声音清淡,脸上也没什么笑意,只是眼中带着一丝笃定,胜券在握。

    摊主赞赏的看了她一眼,点头而笑,“小姐好才华,的确是棣棠雪梦罗浮,那么小姐可还要猜最上面的那个?”

    女子垂眼想了想,忽而看了一眼文偃之,朝摊主摇了摇头,“算了,这位公子定是要将心爱之人的名字悬上去的,我不过是一时兴起,还是让这位公子来猜吧。”

    摊主愣了愣,随即笑了几声,转头对文偃之道:“原来二位不是一对?看来是我眼拙了,唐突了二位,实在抱歉。”

    文偃之一时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这个女子猜出了下面的,上面的反而不猜了,简直像是给他解决了一道难关一样。这么一想,他又忍不住多瞧了几眼那女子,却见她已经转身朝外走去,前面还有几个女子,似乎是一起出来的。

    文偃之收回视线,掩住心里忽然涌起的一丝失望看向摊主,“那么我便说谜底了,最上面的谜底乃是谢安。”

    摊主点了点头,“正是谢安,公子猜对了,那么便说出你心爱之人的名字吧。”

    文偃之心中一顿,蓦地想起刚才那女子,却还是很快就回过神来,说出了“谢晚晴”三个字,顺便说了自己的名字。

    那摊主将花灯取下,龙飞凤舞的写上名字,然后高声嚷道:“文偃之公子猜出今晚最难的灯谜,赠与谢晚晴小姐。”

    四周艳羡者有之,遗憾者有之,人声鼎沸。

    文偃之下意识的转头朝四下看了看,这里处于闹市,摊主的声音又这么高,应该会让那谢家二小姐听见才是。

    他走出拥在摊子前的人群,四下搜索,眼神突然在街道中央停住,那先前已经离去的女子不知何时又走了回来,正一脸惊讶的看着他,又时不时的看一眼高悬着的那盏花灯,视线来回流连不断。

    文偃之也有些奇怪,上前几步行了一礼,刚要开口便听那女子问道:“你是文家大公子文偃之?”

    文偃之点了点头,“正是,小姐认识我?”

    女子还未答话,她身后走来一群女子,开口唤她:“晚晴,该走了,不然回去可就晚了。”

    文偃之怔在当场,那女子已经朝他矮了矮身子,转身快步走了。

    文偃之将事情前后联系了一遍,心中突然生出一丝欣喜,然后立即回身找到了马匹,翻身上马,急急的朝文府而去。

    刚一进门,他便一路跑着进了父母的院子,高声对文老爷道:“父亲,那桩亲事,我同意了。”

    ————————————————————

    ————————————————————

    文偃之收起了原先的心性,已经不再跟着那些朋友出入风月之地,酒肆茶馆都很少去了,连偶尔有官场上的应酬也找借口推掉了,只是不愿消息传入谢家,让谢晚晴不快。

    所有人都惊讶于他的转变,连他父亲都大感讶异,但是文偃之这个人一向是说一不二,既然改变了也就会改的很彻底。

    开春之时,两家订了亲,文偃之没有见着谢晚晴,心中觉得十分失落。本来这种事情都是由家人操办的,双方见不到面很正常,但文偃之自从上元节见过她一面之后,便心心念念的都是她,甚至有好几次还去谢府外流连良久,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成了个浪荡公子哥了。

    一直到七夕那日,文偃之很晚才从官衙返回家中,正坐在马车上昏昏欲睡,突然马车停了下来,原来是前面有人运了大件的东西挡着了道路。他左右没事,便干脆掀开车帘下了车往回走。

    一路上有不少女子,街上灯光明亮,让文偃之一下子以为回到了上元节当日。他正奇怪今天是什么日子,眼神扫到前方缓步而来的身影,整个人的兴奋了起来,一颗心在胸口狂跳着,居然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谢晚晴带着一个小丫鬟正从前面走过来,文偃之正犹豫着要不要上前,却见她对面又走来一个男子,与她说了几句话,谢晚晴听后微微一笑。

    文偃之是第一次见到谢晚晴笑,但是却是对着另一个人,这让他有点无法忍受。他强压着心里的怒气细细想了一想,兴许是她的哥哥什么的,也许并不像自己想的那般,毕竟她都已经与自己订亲了。

    可是等他看清那男子的相貌,又忍不住吃了一惊,原来那人竟是与他一起被圣上钦点的探花郎,他记得他的名字,绝对不是姓谢的,那么便不是她的哥哥了。

    文偃之心中越发的有些不快。

    谢晚晴跟探花郎已经说完了话,文偃之忽然听到谢晚晴叫了他一声表哥,心中恍然,原来是表亲。可是这样反而加深了他的担忧,这两人这般熟稔,莫非是青梅竹马?青梅竹马还是表亲……文偃之忽然觉得头很疼。

    谢晚晴已经与探花郎告了别,正要带着小丫鬟要离去,文偃之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勇气,上前几步到了两人跟前,突然对谢晚晴道:“谢二小姐,不知可还记得在下?”

    谢晚晴愣了愣,诧异的看着眼前突兀出现的人,好半晌才点了点头,“原来是文大公子,好久不见了。”

    那句“好久不见”一下子便让文偃之心中的不快顿消,她还记得他,这让他不禁有些飘飘然了。转头去看她那位表哥,后者已经转过身走了。

    文偃之其实很想问问她与那位探花郎的事情,但实在无法说出口,两人干站了许久,他才结结巴巴的道:“不知……谢二小姐可愿与在下……一起走一走?”

    谢晚晴先是一怔,接着便点了点头,没有一点忸怩作态的意味。

    两人一起朝前走去,文偃之时不时侧头看一看身边人的侧脸,觉得心中万分满足。他不知道,在他不是看着谢晚晴的时候,谢晚晴也时不时的看着他。

    良久之后,谢晚晴突然问他:“文大公子最近似乎很忙碌,听闻已经很少去风月之地了。”

    文偃之心中一惊,赶紧开口解释:“二小姐莫要误会,我去那里都是推不过朋友相邀才去的,并非风流成性……”

    谢晚晴点了一下头,“我只是随口一问,你不用如此紧张。”

    文偃之被她说得蓦地脸红了一下,觉得万分尴尬。谢晚晴见到他的神情,淡笑了一下,“文大公子毕竟是读书破万卷的人,自然不会是那种沉迷酒色之徒,我……不过是刚才没什么话说了,才问了那样的话,让你尴尬,是我的错。”

    她的声音虽清冷却很柔和,文偃之的心情一点点被她抚平,再也没有一点烦躁。

    谢晚晴看了看天色,对他矮身行了一礼,“时候不早了,我先回去了,文大公子保重。”

    文偃之赶忙叫住了她,“若小姐不嫌弃,我可以送你回去,马车就在这边。”

    谢晚晴原先想要推辞,她身边的小丫鬟挤了挤她,对她使了个眼色,大意是让她跟文偃之多相处相处。谢晚晴脸红了一下,嗔怪的看了一眼小丫鬟,转头之时却还是对文偃之点了点头。

    文偃之心中一喜,对小丫鬟感激的笑了一下,反倒惹得人家也红了脸。

    两人上了马车,文偃之同样有许多话要说,但是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谢晚晴静静的坐在那里,也没什么话。

    一直到了谢府门口,马车停下,文偃之从来没有发现谢府这么近。

    谢晚晴刚要下车,文偃之已经率先一步从车上跳了下来,然后伸手给她。谢晚晴愣了一下,下意识的在四周看了一圈,除了身边的丫鬟掩着唇吃吃的笑着,并没有其他人在,她这才伸出了手,放在了文偃之手中。

    文偃之刚触到她的手便下意识的握紧,谢晚晴因他的动作而一步踏空,险些摔倒,文偃之赶紧揽了她一把,两人近在咫尺,鼻息可闻。谢晚晴发间的清香在文偃之鼻尖萦绕,他的手反而收紧了些,低声在她耳边唤了一声:“晚晴……”

    谢晚晴心中一惊,赶紧推开了他,然后头也不回的跑回了府里,看上去十分狼狈。文偃之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轻薄之举,心中暗自懊恼不已。

    这之后他就没有再遇到过谢晚晴,直到两人成婚。

    成婚之时,场面浩大,文偃之如身处梦中,直到饮醉酒跌跌撞撞的进了洞房,看到那抹红色的身影,才感觉这梦成了现实。

    揭盖头的时候,他犹豫了许久,像是生怕一揭盖头就看到另一个人一样,好半晌才有了动作。等掀了盖头看到下面精心雕琢的脸,终于松了口气。

    谢晚晴一直半垂着头,那侧脸在文偃之的眼里看来仿佛回到了初见的那晚,天地静默,只有彼此。

    很多年后,文偃之仍旧会时不时的想起这幅画面,谢晚晴一身大红喜服静静的坐在他的跟前,眉眼低垂,脸颊绯红。

    ——————————————————————

    ——————————————————————

    新婚之后的文偃之越发的斯文起来,整个人也内敛了不少。文老爷十分满意,觉得这个媳妇真是娶对了。

    谢晚晴也争气,成婚一年不到便有了身孕,整个文家都欣喜非常,文偃之更是每日都准时回家,两人恩爱非常。

    那段时光是文偃之和谢晚晴一生都无法忘记的日子。

    可惜这一切都终结在文偃之带着谢晚晴回谢家探亲的那日,文偃之的心结也是从那天便开始结下了。

    当时文偃之正百无聊赖的在谢家后花园里散步,忽然听见有说话声,便下意识的往声音来源的方向走近了几步,等听到其中还有谢晚晴的声音便走得更近了。

    说话的人是谢晚晴的嫡亲姐姐,先前说了什么文偃之倒是没有听到,但后来的一句话却是让他如坠冰窖。

    她说:“二妹,你可真是命好,说了想嫁一个状元就真的嫁了一个状元。我看你以前跟表哥情投意合,还以为你会嫁给他呢,谁知后来一见他没有考上状元就立马换了个人,也真是上天恩宠你,还真的给你送了个状元郎过来,听说妹夫对你很好啊……”

    文偃之浑身僵住,原来谢晚晴嫁给他仅仅是因为他是状元?他突然想起很久之前看到她对她那个探花郎表哥的一笑,此时怎么想怎么觉得难受。

    “二妹,怎么不说话?我说错了?你可是的的确确说过那样的话的,当时我们所有人可都没有你的口气大,只有你一开口就说要嫁个状元郎呢。”

    “是,我的确是说过……”

    文偃之脚步一顿,转身大步离去。

    谢晚晴丝毫不知道他来过,只是十分不耐的看了一眼眼前的人,“大姐,多少年的事情了你也拿出来说,我听说爹爹给你说了户很好的人家,你何必一直针对我?”

    “我针对你?这话如何说的,我身为大姐却比你嫁的晚,多少有点尴尬罢了,可没有半点针对你的意思。”她何止嫁的晚,其实按照谢家大姐的意思,当初文家的亲事就应该与她定,但是她爹却做主让她的二妹嫁了过去,给她说的人家只不过是个普通的官吏,让她如何抬得起头来。

    谢晚晴没有再理她,只是垂头盯着手中已经半凉的的茶水,淡然一笑,陷入了回忆。

    她曾经是见过文偃之的,很早之前,那时候只听见他意气风发的说了句以后一定要高中状元,便永生记住了那句话。所以后来有人问起她想嫁个什么样的夫君时,她沉吟了许久,小声的说了一句:“状元郎。”

    只可惜她实在太过内敛,什么也没有告诉文偃之。而直到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文偃之问起她自己是否要辞官的时候她还没有反应过来,原来他心中早已认定她看重的是他的头衔和官职,而非他的人。

    人是不能有疑心的,一旦有了缺口,便会涌入更多的不信任。文偃之虽然竭力的不愿承认自己听到的话,但疑心的种子还是在心里生根发芽了。

    自那日回到文府,他与谢晚晴之间已经有了许多的不自在。谢晚晴起初还没有察觉,可是等肚子渐渐大了,便觉得有些不妙了。

    她在谢家那样的大家族里长大,男人都是三妻四妾,她应当明白这个道理,甚至她这个时候应该体贴的给丈夫物色一个侍妾才是尽了妻子的本分。可是她实在不愿那么做,起初还可以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反正文偃之与她感情深厚,一直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情,现在见到他突然转变了态度,心中难免会多想。毕竟自己身子重了,男子哪有安分的时候呢?

    谢晚晴很多次都想跟文偃之好好的谈一谈,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回去。她真担心文偃之因为她这试探的一问就真的答应了娶妾,那岂不是得不偿失?

    文偃之何尝不想问问她那日的话,只是抱着和谢晚晴一样的心思,担心自己的想法坐实,终究还是没敢问。

    一日退朝之后,文偃之正要回府,突然见到前面走着的探花郎,心中一动,上前与他攀谈起来。

    两人虽然同时高中,但从未有过什么交往,因此探花郎乍一看到文偃之朝自己打招呼,还有些惊诧,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朝他行了一礼。

    文偃之与他说了几件朝上的政事之后,将话题引向了谢晚晴的身上,“晚晴时常在我跟前提起你,想必你这个表哥与她感情很是深厚。”

    探花郎微微一愣,笑了一下,“我自幼孤苦,是姨父将我养大成人,所以与表妹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自然深厚。”可能是怕文偃之误会,他又补充了一句:“简直如同亲兄妹一般。”

    文偃之笑了一下,默然不语。

    他心中已经有了疙瘩,再怎么解释,听在耳中反倒成了欲盖弥彰了。

    文偃之告别了探花郎回府,半路遇上了许久没有再联络的旧友,原先是要推辞了几人的邀请早点回去的,但想了一下,又突然答应与他们同行去酒楼。

    晚上回到府上时,文偃之一身酒气,刚进房门便看到谢晚晴坐在灯火之下等着他。他心中一阵柔软,突然觉得自己这些日子闹的别扭都是多余的,就算她只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才嫁给自己又怎样,状元是他,又不是其他人,别人也不能把她给夺了去。

    文偃之心情轻松了不少,走过去坐了下来,轻轻握了她的手,“怎么这么晚还不睡?你不睡孩子还要睡呢。”

    谢晚晴抿了抿唇,迟疑的看向他,“偃之,你……你可是有了纳妾的心思了?”

    文偃之一愣,“怎么说这话?”

    “你已经很多次都晚归了,还经常一身酒气的回来。”谢晚晴别过脸,“我不该问这些的,我只是……”

    “如若我想纳妾,你会怎样?”

    文偃之的话让她身子猛地僵了一下,转头不可思议的看了他一眼,脸色有些泛白。

    文偃之看人的眼神有些朦胧了,但是意识却很清醒,他想知道谢晚晴的心思,只要她说一句不愿,他便绝对不会再去想任何过往,毕竟那证明她是在乎他这个人的。

    可是谢晚晴犹豫了许久之后却说了一句:“如果你真的想要纳妾,我也只能答应。”她有什么办法,难道要做一个妒妇么?那岂不是让她的娘家都被人耻笑,连同文偃之出去也会被人笑话。

    可惜她不知道文偃之的心思,所以在文偃之冷笑了一声霍然出门之后,心中满是惊讶。

    文偃之彻夜未归,谢晚晴直觉得感到自己定是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了。可是他不回来却也问不出什么来。

    谢家出了点事情,谢老爷子遭人弹劾,文家老太爷尽力相助,这个当口却见不到文偃之的人,谢晚晴心中多少都有些不舒服。

    文偃之再回来时,形容有些憔悴。谢晚晴原先想让他帮帮谢家的忙,但听说事情已经差不多过去,也就没有提起。

    不久她大姐却突然送信来说她身为探花郎的表哥突遭革职查办,谢家因此得以保全,可是据说幕后参了她表哥的人居然就是文偃之。

    谢晚晴有些不敢相信,文偃之与她表哥并无仇怨,何故至此?她大姐却在信里嘲讽的提到了是因为她的原因。虽然只是猜测,谢晚晴还是有些难受。

    她本不想问起此事,但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现在可以说是为了谢家才弄成了这样,怎么也让她无法心安。想来想去,终究还是忍不住问了文偃之。

    文偃之听到问题时心中蓦地一沉,半晌不语。

    谢晚晴却因为他的表现而更加难过。

    “你倒是关心他。”文偃之只丢下一句负气的话便又离开了。

    等走出文府他又有些懊悔,为什么不跟她说清楚,朝中的事情本就复杂,他怎么会因自己一己私怨就去扳她的表哥,自然是为了保住谢家的无奈之举,何况这也是她表哥自愿的。

    文偃之觉得憋闷,出去又是一场大醉。

    两人一直这么别扭着自然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不久后,文偃之便被父母叫去,问他这些日子冷落了谢晚晴是不是在外有了其他女人。

    文偃之刚开始还以为是谢晚晴去自己父母跟前告了状,心里居然抑不住有些欣喜,可是结果却叫他失望,父母告诉他谢晚晴并没有说过什么。

    文偃之不说话,二老便认为他是真的有了其他女人了。如今谢家已经大不如前,倒不用忌讳什么,何况谢晚晴现在已经将近临盆,文偃之身边也的确该有个人照料。不过谢晚晴是个好媳妇儿,文老爷子的意思是就算娶了妾也要好好待她。

    文偃之随意的敷衍了几句便离开了,却不知道消息很快便传到了谢晚晴的耳中。

    婆婆已经找她说过话,不过是些宽慰之言,因为顾及她现在怀着身孕,说的话十分小心翼翼。谢晚晴自然不能拂了她的面子,勉强应下之后便脚步虚浮的回了房。

    她的贴身丫鬟气不过,想要去找文偃之说说,被她拦了下来。

    其实后来回想一下,倘若当时真的去找他说清楚了,也许很多人的命运就会改变了。

    起码她不会在后来听说文偃之真的要纳妾时才无法忍耐的去求公公婆婆,那么她的长子就不会落下病根来。起码文偃之不会一直存着心结,两人的感情不会一直反反复复波折不断,也就不会有什么吴氏,更不会把自己的贴身丫鬟也牵扯了进来,甚至还影响到了他们的后代……

    多年之后,两人终于有机会好好推心置腹之时,谢晚晴唯有对文偃之轻叹了口气,说了一句:“这都是我的错……”

    都是她的错,若不是她太过内敛自持,早点知道文偃之心中的想法,早点放下一切跟他说清楚,就不会让夫妻二人的关系闹到这样一步。

    她曾经对吴氏说:如果你一定要夺走整个文偃之,我只能让你离开!她曾经对自己情同姐妹的贴身丫鬟说:你既然选择了跟他,便永远不要再认我这个主子。

    可是她却不肯向文偃之说清楚一切,也从不表露自己的情绪,直至两人误会越来越深,终究难解。

    她不知道文偃之之所以会与吴氏在一起,是因为在酒楼听曲时,那个抱着琵琶的女子朝他浅浅一笑,说了一声:“大人,小女子名唤挽琴。”

    挽琴,晚晴。

    她也不知道文偃之选择她身边的丫鬟,只是为了让她对自己大吵大闹,而她却沉静的什么都没说。

    她平生唯一一次对他示弱只有两回,一回是叔全因病去世之时,她哭的撕心裂肺,最后缩在他怀里晕死了过去。还有一回便是为了文昭凌,她破天荒的那一跪。

    她对文偃之说是她的错,文偃之沉寂半晌,摇了摇头。

    谁都没有错,性子天生如此,谁也无法改变,怪只怪他们两人太相似,什么都放在心里,不愿说出来,才造成了今时今日的局面。

    当初一眼万年,却直至半生才再执手。

    后来某日文家举家乔迁之时,文偃之从谢晚晴未收拾好的箱子里看到了当初的那盏花灯,只见上面龙飞凤舞的写着“谢晚晴”三个字。他惊讶莫名,没想到这花灯居然落到了她的手中,还保存的如此完好。

    彼时谢晚晴正好进门,看到那花灯微微一愣,却见文偃之转头对她温和的一笑,“晚晴,下次上元节,我带你去看花灯如何?”

    她微微一笑,轻轻颔首。两人对视的目光,一如初见。

友情链接